今天想和大家说件事,希望所有人都能认真看完并重视起来。
这两天因为是复工的第一个周末,临公子也久违地和老朋友聚了聚。
(资料图片)
但突然有位朋友说了件事,让我多留意了下。
她说前些日子忽然觉得腋下某个部位很疼,去三甲医院检查了两次都没有结果。
朋友觉得有道理。
这样疼下去,实在影响生活,于是动手术把结节切除了。
听完后到现在,我背后都直冒冷汗,也深刻意识到,
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感慨,是因为最近刚看完一个很火的纪录片真实案例,不仅印证了这种猜想,也更加体会到成年人的无奈与辛酸。
这天,急诊室送来一位胸痛患者,身后还跟着慌乱无神的儿子。
“走着走着我妈突然就倒下了!”
“送了好几家医院都没办法,这里是我们最后的希望了。”
瑞金医院,病房外的周立军完全懵了,而病房内,全身插满管子的母亲已经昏迷数小时。
经过诊断,母亲是急性心梗死和室间隔穿孔,简单来说,就是心室之间破了个洞,随时都有生命危险。
想要活命,必须把心脏的动脉静脉全部切换到ECMO(体外膜肺氧合,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,以维持患者生命)。
这样破损的心脏才能得到休息,待情况稳定后,再择期把破洞缝上。
但还没等周立军拿主意,医生又告诉他:“这个手术的失败率可能高到你不能接受,成功率只有30%。”
死亡率70%,远大于生存率,而ECMO光开机费就要4万多,以后每天都要两千多,这还没算后续缝合心脏的费用。
救人,这钱铁定要花出去,但有70%的可能人财两空;不救,母亲可能连今晚都撑不下去...
救还是不救?
本以为是个简单的胸痛,转眼竟要马上为母亲的生死做决定,突然的变化让他猝不及防,陷入痛苦的纠结中。
周立军背着家里人哭了。
作为一个从老家来上海打拼的普通人,上班买房,生活正在步入正轨,但母亲毫无征兆的疾病将他逼得几近崩溃。
一边是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,一边是几乎压得喘不过气的治疗费,他不停地在算着自己的钱有多少……
当时看完,我内心就一个想法:
生和死这个大命题,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并不会去考虑,然而当需要马上做选择时,绝大多数人都会被打懵。
救命谁都想,可前提是自己花不花得起这个钱?
会不会最后人财两空,活着的孩子、妻子和他就要长期负债,承受艰难度日的绝望?
但这治病太贵了。
城镇职工医保账户,将在2024年转为净消耗状态城乡居民医保账户,将在2024-2027年间转为净消耗状态